来源:酒业新闻网
作品来源:燕妮道友会
季克良:酒性即人性
——《吴燕妮与酒神季克良的高维智慧对话》系列文章
作者:吴燕妮
“我一生饮酒,却从不酗酒。”
——季克良
“活着的酒与人的性格相似,有跌宕起伏,亦有良莠不齐。”
_-----季克良
道以显器,酒就是道,是阴阳和合的产物。酒是一把双刃剑,能使善着更善,使恶者更恶。但善恶还不是人的本性。
本性是什么?
本性是生善恶的那个东西,是非善非恶,不二法门。本性就在那里,本本然然,是生命的本来面目。
酒性就是人性,可以彼此相互认识, 往往一个能掌控酒杯的人,就能够掌控自己的生命。
季老爷子一生爱酒却不酗酒,从不走极端,超越了善与恶的对立面,意识始终凌驾于酒精之上。在认识酒的过程中,认识了自己的本心,又通过认识自己的本性,从而对酒有了超越常人的认知。所谓“酒在腹中,人在道中。”
他的心性十分柔软,随圆就方。达到这样的境界,无论周围什么样的人事物与他发生关联,他都能用如如不动之心,与当下相应。都能与周围的人事物保持高度的和谐。因此,他总给别人带来平和安详的踏实感,没有咄咄逼人的压人的气息。
一个人的心灵达到这样的境界,靠的不是理论知识,不是参禅悟道,而是在红尘中吃过很大的苦,方才用慧眼识大千。
正是“吃得千般苦,方为人上人”。
他的一生,是以酒悟道,百炼成钢的一生。
他有生以来喝的第一杯酒,是1964年去茅台酒厂报到途中,身上只剩下一块多钱,他花了“三毛六”分钱,买了一两茅台酒,那种神秘的体验,在无声中蕴有声,入杯柔静,入肠汹涌,惊醒了内在的某种情感冲动,唤醒了灵魂中的先天密码,从此造就了他苦难而辉煌的一生。
报到那天,他对茅台厂的第一印象很差,酒厂没有大门,生产车间很陈旧,酒库也是简单的砖木结构,厂区显得十分荒凉。并且从茅台镇没有到工厂的车子,他是深一脚,浅一脚,踏着石子和泥路走到厂里。用一个词形容当时的情景:“苍凉”。
最大的问题是生产房有80%的闲置的,生产效益很差。产销大概都在200多吨,亏损十分严重。
那时的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在他著作的《我与茅台的五十年》那本书中记载:“那时候,窖期里还要下乡背粮食,还要踩曲子,还要去包装。生产时间里曲子自己拉,红粮自己背,工具自己领,维修自己干,酒自己交,窖泥自己挖,自己运,火自己找,毛发自己拔,所有一切自己动手。
”
我们可以想象,当一个人千里迢迢,风尘仆仆从远方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眼前“苍凉”的情景,不能回头,只能前行,那时候的绝望想必是轻而易举的。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在这里一呆,就是五十六年。
人生如酒。他说,“苦”,是最开始300名员工慢慢滚动的雪球。“情”,是去一趟120公里的差去遵义。都要在平正留宿一晚。“难”,是肩挑背抗的昨天。
但是,“苦难是最好的学校”,正是这些艰苦的磨炼,反而修炼他的心性,增长他的智慧,最终让他把茅台的酿造技术发扬光大。
每当说起这些往事,就会进入忘我的状态,他的自我早已给了茅台,交给了万物,交给了酿酒的,卖酒的,爱酒的人。是的!无私地给予比索取更有力量,他心灵的力量早已注入酒中,在生命的原初地带,自始至终与酒保持着深度的链接。
他说:“看似一杯简单的酒,却是人五官的组合,有仁义礼智信的虔诚与厚度方可让一个个细胞密码复活,方可与微生物对话,拉家常,酿好酒。”
酒性即人性,好人酿造好酒。用这样的一颗高贵的心灵酿造出来的酒,当你细细品酒时,自然可以感受酒的品级。
神秘的茅台镇啊!有着看不见的磁场,这种磁场具有强大的引力波,或者来自爱的力量。每一滴酒里都融入了爱酒者的灵魂,方才复活了微生物中的细胞密码。所以当有人问季老,茅台为何成功,他只回答一句:“我们真心真意爱酒。”他说:“员工怎么对酒,酒就怎么对人。”他对于茅台的爱是全部的,没有一丝一毫保留。
他的一生,就是以酒悟道,明道的一生。酒仿佛是药引子,是进入先天本性的载体。
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本性?
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向内观照,直到无念花开。”也就是心灵清净到了极致,到了至真至纯的大美之境。所有修炼的法门,都是为了抵达这个终极归宿。
“大隐者隐于市”,在茅台复杂的环境中,面对欲望所,名利场,能够坦然处理自我内部的裂变,何其难也?除非让清净的本性做回生命的主人,心才慢慢远离了喧嚣不再烦躁,逐渐清净逐渐澄明。
是静谧的工艺坚守,让他一直专注茅台的技术研发,因此他对于茅台的工艺之路,坚持“一个环节也不能少,”“一个步骤也不能省”,咬住”发展快但急不得的”真理,在真正属于个人的清净空间里工作。唯有选择清净,做事才可专心。
那天在北京茅台大厦,很多人请他出去应酬,但他坚决地说:“我哪里也不去,就在这里吃工作餐!”。清净在于舍弃。舍弃越多,内心越清净,生命越具有韧性的智慧。
他生活中的“口头禅”颇具特色。
喜欢说:“我不会,”“我不懂”,“我不敢”,“我不知道,”“我听不见,”“我不会说”等等。
总之,没有“我”的存在,能够看出他的妄念很少,我想他已经达到了最大程度的清净的目的。
在这些语言表达中,你看到的是自我的消融,无我才是真我。
“不听,不看,不说”,心灵才能处于返闻内观的清净状态,只有这样的状态,才能保持心灵的敏感度,看破事物的本质。人性迷失的根源是,总是六根不净,喜欢向外追逐。
“活着的酒与人的性格相似,有跌宕起伏,亦有良莠不齐。”在他起伏跌宕的一生中,由于对清净心的恪守,证悟了来自源头的智慧。在对酒的参悟中,认识了自己的本性,因而才有了对酒的高维认知。同时在酿酒的过程中,又升华了对自己的认知,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酒一如,圣凡一致。
为了认识自己的本性,道家都不主张喝酒,“乱性多因纵酒,损真慎勿饮茶。”,道家修丹十戒的第五戒,就是戒酒。
但从养生的角度看,道家又赞成用酒,《修真十书杂著》中《次韵劝道歌》中《王承绪》说:“养疾扶衰在酒,酒乃白药之处长。道门对酒的态度是:“可以喝,但不要过多过频。”
道门主张:“神仙不禁酒,以能行气壮神,然不过饮也。”在道教历代仙真中,很多祖师高道与酒有着不解之缘。
他独特的道骨仙风般飘逸的气质,让我总忍不住喊他:“老神仙!”。
总想像他与过去和未来的“酿酒神仙”们之间,一定会有着某种必然的关联。
——2020,10,1
吴燕妮,著名国学学者,作家,诗人。现为香港作协副主席,仓央嘉措诗歌培训学院副院长,河南函谷关老子学院名誉院长,陕西楼观台老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实学会理事,中国城市发展联盟副秘书长,曾为贵州茅台,烟台张裕,首钢集团,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等上千家企事业单位做过演讲。已经出版五本书籍,其中2018年正式出版《点亮智慧的心灯》新书三部曲:《燕妮悟道》《燕妮诗选》《燕妮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