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金融商报网
1909年,末代皇帝溥仪即位改元“宣统”,大清帝国力图将最后一丝夕照回光播散向广袤的国土。当年3月6日,清廷诏谕实行“预备立宪、维新图治”,最后一次意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奋起,但是从后来者的眼光可以看到,风起云涌的改朝换代已经无法阻挡。而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时刻,往往会在大的倾覆之下迫发出新的生机,当时沉疴已久的中华大地已透露出点点新生的锐气。
彼时的华夏大地“改良维新”之观念已然风行,各路郡县纷纷在郡贤带领之下兴团练、出报纸、办学堂……据川、滇、黔要冲的宜宾凭借长江的水运,一直是繁华的港口。同样也得风气之先,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就创办“宜宾体育学堂”,先后招收学生三四百人。以强健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为宗旨,为地方锻炼年轻人。其中,创办者即包括地方人士杨惠泉、萧公庙住持法成和尚以及马毓麟、黄寿泉等城中有名望者。
当时,宜宾还称叙府,每天水东门的往来船只如过江之鲫,庞大的物资集散带来了乱世之际难见的活力。民间有谚“搬不空的叙府,填不满的顺庆”就是指当时除四川省府成都之外,分属川南川北重镇的宜宾、南充两地的盛况。不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商贾豪绅,都喜欢往来宜宾。
无他,皆是因为该地盛产美酒,并且品类繁多,丰俭由人。须知,宜宾山水交错,风景秀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在历史上,各族人们依据各自传统和风俗习惯曾酿制不同风味特色的美酒。
诸如商周时期的窨酒、先秦时期的清酒,到了南北朝时期,当地彝族人采用小麦、青稞等粮食混合酿制咂酒,开启了采用多种粮食酿酒的先河。
唐代,当地酒坊采用四种粮食酿制了一种“春酒”。诗人杜甫在品尝了春酒之后,即兴涌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佳句,并且诞生了当地酒史上第一款名酒“重碧酒”。
宋代,宜宾绅士姚君玉采用高粱、大米、糯米、荞子等粮食,用安乐泉水酿酒,酒质甚美。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品尝了“姚子雪曲”之后,给出了“杯色争玉,白云生谷”“清而不薄,厚而不浊”“甘而不哕,辛而不螫”的精妙品评。
明初,宜宾陈氏继承了姚氏产业,并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如此,陈氏酒坊在继承“姚子雪曲”生产工艺的基础上,还总结出“陈氏秘方”,从而使得酿酒工艺更加完整、酒质更趋稳定。到清末,陈氏秘方外姓传人赵铭盛将秘方传给爱徒邓子均。作为五粮液传承人,邓子均独得陈氏祖传秘方,通过进一步完善合理配比,酿出美酒。当地人宴饮、酬酢、交游等场合,此酒成为必不可少的席上妙品。
1909年农历9月底,已是阳历的11月,临近岁末。本来已经进入年末各类聚会的时节,这天在宜宾县团练局局长雷东垣的邀约之下,宜宾众多社会名流、文人墨客汇聚一堂。既为桑梓同乡的联络之意,同时也为杨惠泉送行。不日,这位以文武双全著称宜宾士林的佼佼者,将到北京入四川驻京官绅开办的“京师蜀学堂”。
身处天下闻名的酿酒之地,这番聚会当然免不了对酒有一番好好讲究。席间有一人身份特殊,正是当时“陈氏秘方”的传承人邓子均,也是当地闻名的酿酒东家之一。作为受邀参加宴会的成员之一,他自然承担了席间酒水的供应,并且带来了最为得意的“杂粮酒”。此酒一开,顿时,满屋喷香,众人赞叹不已,皆曰,此酒甚妙。
众人杯酒交错,作为主角的杨惠泉亦是频频与人推杯畅饮、把臂换盏。只是在饮酒间隙,他一直凝视手中美酒若有所思,似在暗自思度。
“此酒名为何?”他忽然转头望向邓子均。
闻此言,席间众人微觉诧异。邓子均酿制的“杂粮酒”在宜宾可谓是街知巷闻,其名声甚至随水路而下,被好饮者广为传播。当时上流社会称之为“姚子雪曲”,而老百姓则称之为“杂粮酒”。
见众人讶然的表情,杨惠泉微微一笑,“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姚子雪曲’又显得曲高和寡。” 略一沉吟,他将当晚一直思度的想法道出,“既然此酒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
“好。这个名字起得好!”众人纷纷拍案叫绝,五粮液美名自此诞生。如此佳酿,百余年间,在传承中创新,将荞麦换成了小麦,使得成品酒去除了苦、涩、糙味,芳香更浓烈,酒味更细绵,酒的色、香、味也更进一筹,尤以“浓香四溢、回味悠长”为人称道,成为今天家喻户晓的“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
杯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五粮液共经历了七代产品的变迁,每一代产品都是时代铭刻的经典,在中国酒业发展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9年,在正式得名的110周年之际,五粮液推出了第八代经典五粮液,从第一到第八,赓续110年坚守与创新,以浓香美酒见证了亿万家庭的幸福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