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金融商报网
“谷”原来是指有壳的粮食;像稻、稷(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作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原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五种谷物,后泛指粮食类作物。
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俗称黄米)、稷(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制作面粉用)、菽(俗称大豆)。因为有的地方气候干旱,不利于水稻的种植,因此又将麻(俗称麻子)代替稻,作为五谷之一。
五谷也作画
时维今日,五谷除了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依旧占据半壁江山,还悄然在艺术审美领域开拓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见惯了意境悠远的传统中国水墨丹青,你是否想到五谷杂粮也可以用来作画呢?饱满的谷粒一颗又一颗,粘、贴、拼、雕、绘,成为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或栩栩如生的人物,或惟妙惟肖的花鸟,或宁静悠远的山水……这就是在巴山蜀水之地就诞生的奇特艺术——五谷粮食画。
五谷粮食画是以各类植物种子和五谷杂粮为本体,利用各种粮食原色,吸取国画、浮雕装饰等传统工艺精髓,通过粘、贴、拼等手段,利用其他辅料粘黏而成的山水、人物、花鸟、卡通、抽象图画,既具有北方的粗犷、豪放,更具有南方的细腻、清雅,气势雄伟,精湛绝伦,是原生态和纯绿色的艺术品。
因其特殊的艺术表现方式,五谷粮食画在国内屡获大奖,作品《五谷丰登》《维纳斯》先后在全国最高级别的工艺博览会——中国工艺大师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作品《聂荣臻元帅》为纪念聂荣臻元帅诞辰110周年所作的五谷粮食画作品,耗时五个月,使用粮食11万粒,此作被聂荣臻元帅纪念馆收藏。2018年甚至还在湖北举行了首届世界粮画大赛,吸引了国内外的爱好者前来参赛。
五谷粮食画艺术初起于唐,盛于清,清乾隆时期曾经一度成为重庆府敬献皇帝之贡品。五谷粮食画历经千年沧桑,几度断代又传承,这离不开艺术家们的薪火相传,他们一面不遗余力地推广五谷粮食画,一面丝毫不敝帚自珍,而是广收选对粮食画感兴趣的徒弟,传授制作粮食画的技艺。五谷画中的五谷不仅是真实的粮食,更是传承传统技艺的精神食粮。
一颗颗种子播撒在大地上,可以繁衍“万物生机”;一颗颗种子粘贴在木板上,可以绘就“天下粮仓”。其价值不仅在于本身的实用价值,更在于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对现代审美与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