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2012年8月4日~12日,葡萄酒学院赴宁夏实践团队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开展了为期8天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一行6人先后拜访了宁夏葡萄酒产业协会、禹皇、御马、类人首、圣路易·丁、西夏王、巴格斯、贺兰晴雪、银色高地等知名葡萄酒企业(酒庄),在酒庄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葡萄种植基地和葡萄酒生产车间,并组织了一系列葡萄酒品尝交流会。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刻的了解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发展,留给我们更多地是对其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思考。
葡萄酒学院房玉林副院长为实践队授旗
1、冬季低温降低葡萄苗木的越冬力
众所周知,葡萄植株在冬季绝对低温平均值-15℃线以北地区均需要埋土防寒,才能安全越冬。宁夏地区处于埋土防寒线以内,每年都需要对葡萄冬季埋土防寒、春季出土上架,耗时费力不说,还不能保证葡萄植株的成活性。据调查,今年春季好多葡萄园面临重新定植的问题,巴格斯酒庄的董工程师在说到这个问题时表示很无奈,他们甚至想到给葡萄盖被子,结果还是会冻死大片的葡萄树。所以目前急需决绝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提高葡萄苗木的抗寒能力。
2、栽培技术落后、专业人才引进不够开放
在宁夏禹皇酒庄的八千亩葡萄基地,我们发现地多人少的尴尬局面,大片葡萄树不能及时进行绑蔓上架、抹芽去稍等花果管理。葡萄植株粗放管理致使植株营养生长过盛,抑制了生殖生长,葡萄产量不高。专业的技术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在农忙季节只有雇佣附近的村民。这样的话,管理质量不能保证不说,还耗费大量财力,甚至耽误了葡萄各物候期的生长。在其他酒庄的葡萄基地亦是如此。在类人首酒庄的葡萄基地,我们见到了严格管理的葡萄园。他们把葡萄基地分割成一块一块的,各块设置一名园长,并直接对酒庄最高领导负责,真正做到了统一、高效,葡萄质量有保证。
在人才引进方面,很多酒庄是家族式模式,往往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时有发生,一般酒庄员工少则几个人,多则上百人。实践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宁夏葡萄酒产业要走得更高更远就需要更多地更开放地吸引人才,使之投入到把宁夏葡萄酒推向更高峰的建设中去。
3、不要盲目扩建酒厂、酒庄,应时刻警惕市场供需平衡
宁夏自治区出台了一些列针对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的措施,不断地招商引资,致使国内外的葡萄酒企业纷纷递来橄榄枝。圈地运动进行的红红火火,发展热度空前高涨。这个时候领导层需要保持头脑清醒了,宁夏就那点地,要谨防泡沫越积越大啊。我们认为发展葡萄酒不在于酒庄多少,而是要精。精在于自由品牌的创建与推广。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殊不知,国内在大力发展葡萄酒的同时,国外各大葡萄酒企业早就虎视眈眈。进口酒与国产酒的厮杀必将是长期而艰难的割据战。目前国人葡萄酒的人均消费量仍然很低,这也是与之购买力息息相关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那么多的建厂建酒庄就可以的,市场需求是一杆平衡棒,哪一头重了都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