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对于新疆酒类生产商和经销商来说,2011年、2012年上半年并不好过。新疆白酒不具先天优势,葡萄酒还未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和品牌优势,而内地知名品牌白酒和国外葡萄酒已开始“占领”新疆市场。
酒类经销商吕子明,从事酒类行业十多年,如今担任自治区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乌鲁木齐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他认为,“危机”主要来自于外部酒类消费需求的减少。
吕子明说,上半年新疆酒类市场的总体情况是,酒的销量放缓,尤其对中高端酒的冲击较大。
而北京方德咨询机构负责人王健则认为,新疆酒业的危机还来自于内部。他说,2011年,新疆酒类市场来了“狼”和“羊”,即指郎酒和洋河,两者在疆销售达到了2亿元。
8月9日和10日,自治区酒类流通协会年会暨2012年西部名酒名品品鉴推广会在自治区科技馆举办,一系列交流和论坛活动向新疆酒类市场传达了一个讯息新疆酒业正面临危机。
好葡萄酒是种出来的
新疆酿酒葡萄基地将近70万亩,与全国200万亩的种植面积相比,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知名葡萄酒企业纷纷来到新疆投资,新疆具备了资源和先天的优势。如何把葡萄酒优势转化为品牌和市场的优势,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员认为,还需政府、酒企共同努力,找到一条捷径。
在找到这条捷径之前,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局长朱思旭建议,转变观念对新疆葡萄酒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要树立“真正的葡萄酒是‘种植’出来”的观念。
朱思旭认为,新疆具有种植葡萄的优势,也要相应提高种植和酿造葡萄的“标准”,不要一味追求工业化和规模化。因为工业化、规模化的葡萄酒,注定了品质不高、价位只能往低处走,而适当发展庄园葡萄酒,才能发展出口碑好、品质高的酒。
目前,进口葡萄酒在疆销售较少,还未对本土品牌形成冲击。而且,新疆葡萄酒也在积极寻找出路。例如,楼兰葡萄酒投资几个亿,正在发展自己的品牌,而且已在江浙沪沿海地区开辟出了市场。在对新疆葡萄酒建言时,在葡萄酒中加入本土文化,是得到最多人认可的一点。他们认为,与历史结合,倾注心血形成的葡萄酒文化,会让新疆葡萄酒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