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商报
据海关统计,2005年到2011年的七年间,中国葡萄酒进口数量年均增速达31.5%;2011年,中国葡萄酒进口总量36万千升,进口金额13.98亿美元,进口均价3.87美元/升。其中原瓶装进口葡萄酒数量为24万千升,金额为12.73亿美元,均价5.42美元/升;2升以上包装葡萄酒,即散装酒进口数量为12万千升,金额为1.2亿美元,均价1.02美元/升。
葡萄酒进口弥补了国内消费缺口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葡萄酒生产不能完全满足消费的需求。据统计,2011年中国葡萄酒产量达15.42亿瓶(约合115.69万千升),同比增长6.25%。但与消费量相比,仍有2.93亿瓶(约合21.96万千升)的缺口。短期内,通过提高产量很难弥补产量和消费量之间存在的缺口。
此外,我国中高端葡萄酒生产仍需一个长期过程。目前,我国酿造的中高端葡萄酒数量有限,一是因为我国目前的30年土地流转年限制约了我国生产中高端葡萄酒的能力。葡萄藤的最佳树龄是35年,在我国已经很少,而树龄更老、更为珍贵的老藤在我国就更为稀少。
二是我国酿酒葡萄的亩产量高,酿造中高端葡萄酒选材困难。通常我国酿酒葡萄的建议亩产量是1500公斤,而国外酿酒葡萄的亩产量为500公斤。三是葡萄酒行业专业人才缺口仍然很大,导致短期内产品质量难以大幅提升。
市场乱象不止
进口葡萄酒行业虽然发展势头迅猛,总体形势良好,但仍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进口葡萄酒价格虚高。信息不透明和供应链过长造成部分进口葡萄酒的终端价格与原产地价格偏离较大。尤其是近几年葡萄酒市场投资过热,大量游资涌入市场,进口葡萄酒价格在炒作下被进一步推高。
其次,多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个别商家用仿冒或山寨的产品误导消费者,特别是在产品名上“打擦边球”。受侵害较为严重的是知名进口酒品牌,对国际知名品牌葡萄酒影响力巨大的品牌上的仿冒(例如拉菲),在消费者中产生的恶劣影响也就尤其巨大。
再次,部分企业不诚信。进口葡萄酒行业门槛较低,企业资质良莠不齐。2011年进口葡萄酒企业数量达4000余家,其中中小企业占到了大多数,而每年又有近1/3的企业会被淘汰。低门槛高淘汰就导致了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短期回报,放弃了诚信的经营观念,以致作出各种不法行为。
政府加强引导行业积极行动
近年来,商务部会同公安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部门,为规范酒类进口秩序,打击假冒伪劣,正确引导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2012年4月中旬至2012年12月底,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开展以打击假冒侵权白酒、葡萄酒为重点的酒类产品打假专项集中行动。为促进酒类流通行业健康发展,商务部制定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酒类流通管理的指导意见》,着力推进酒类流通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从2012年起,每年将发布《进口酒类市场分析报告》,引导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为加强行业自律,众多进口葡萄酒经销商纷纷要求成立进出口葡萄酒商行业组织,2012年4月16日厦门建发国际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圣皮尔精品酒业(上海)有限公司、厦门优传供应链有限公司、上海卡聂高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北京酒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酒仙网)、名品世家(北京)酒业连锁有限公司、深圳市怡亚通酩酒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天津食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也买(上海)商贸有限公司、浙江商源国际酒业有限公司、中国国投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等知名葡萄酒进口企业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发起成立“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酒类进口商分会”倡议书》,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正在积极筹备成立酒类进口商分会。分会成立后,将发挥政府、市场和行业间的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为促进进出口葡萄酒行业健康发展作出努力。
为配合“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目前,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正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采用多种形式举办有关进口葡萄酒知识培训与普及工作,向广大进口葡萄酒经销商和消费者介绍进口葡萄酒的鉴别方法,增强广大酒类经销商和消费者识假防骗的意识和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