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外资本豪饮进口酒 如何保证不出局?

酒资讯
2012-02-06
分享

来源:

  2012年6月份,泸州老窖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联想控股斥资1.3亿元认购湖南武陵酒有限公司的7843万股定向发行股份,已获武陵酒控股股东泸州老窖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事实上,虽然在人们印象中,联想是以IT见长,但联想控股旗下还有房地产、健康医疗、租车、第三方支付等各类行业公司,对于白酒行业的触及只是联想多元化扩展的一个方面。不过,既然联想在众多的行业中选择进军白酒,与白酒业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自然关系密切。

  同样,在进口葡萄酒行业,业外资本介入的故事也正在如火如荼的上演。由于进口葡萄酒大举进入中国的时间不过五六年时间,因其价格透明度低、利润高,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让不少运作进口酒的企业和酒商尝到了甜头。于是在进入门槛不高的情况下,有很多意欲“捞钱”的人,怀着投机心理踏入了这个给他们很多幻想的行业。但市场总是会给出很公平的反馈,试图投机的企业正在被一波一波的淘汰。在天津的某次采访中,曾有个酒商对笔者说,在北京每个月都会出现有二三十家新的葡萄酒进口商,但同时也会有二三十家出局,他的话很形象的说出了当前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现状。

  经历过几年的狂热期和激烈的竞争,已经有一批出色的进口酒运营商在比较混乱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他们各自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比如建发酒业高举高打,在渠道掌控力上表现抢眼,厦门优传在各地保税区设点形成了保税区模式,富隆、骏德形成了专业连锁模式,他们都各自有着独特的一面。那么,业外资本进入到进口酒行业成功的例子有没有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不妨以实例对业外资本进入该行业的成功机会点做一简单分析。

  找准需求,个性化运作2007年,大周酒业有限公司成立,有着造纸集团背景的大周酒业在经历了三年的发展之后,代理的意大利葡萄酒品牌“罗马骑士”在福建市场的销量突破100个柜,这在进口酒行业是个不小的“奇迹”。分析大周酒业这几年在福建市场的运作细节,不难发现,非传统的个性化做法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首先,仔细研究当地消费者口感,选择合适的产品做好本土化。其次,特别制作1000ml大包装产品,做好差异化的同时满足了当地消费者饮用葡萄酒多,追求实惠的心理。

  2011年,在有机葡萄酒发展势头迅猛的时刻,大周酒业不失时机的引入意大利有机葡萄酒,紧跟消费者的需求做好了市场推广工作。

  福建市场是大周酒业的样板市场,之所以在当地有着出色的表现跟所选产品符合当地消费者饮用习惯有很大关系。在中国市场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进口商到法国选择了打分很高的产品,认为口感酸涩度高,口味偏重的葡萄酒是法国酒的特点,会让消费者感觉很地道,但市场情况表明,新世界国家口味清爽、易于入口的葡萄酒更能博得中国消费者的欢心。所以近年来智利以及澳洲的葡萄酒在中国有着不俗的销售表现。而大周酒业正是摸清了福建消费者口感偏淡的特点,将一种甜度非常低的甜酒作为重点引入福建市场,通过口感的细微差异化,赢得了消费者认同。由此得出,选酒不只是要看产品的名气有多大,还要适应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

  当前市场情况下,有越来越多的进口酒进入到中国,产品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那么依靠差异化的包装以及营销手法来吸引顾客眼球就显得十分重要。相比玻璃瓶以及传统的750ml装,利乐包显得更具差异性,通过一些企业的市场培育,利乐包葡萄酒目前在福建已经有了不小的市场份额。

  将原有基础化为优势2011年6月,国内家居行业的龙头企业集美家居在北京创立了专业运作进口葡萄酒的公司——北京集美国际酒业有限公司,正式宣告进军进口葡萄酒行业。作为长期运作家居的一家企业,集美代表的是典型的业外资本,那么,在跨度如此之大的两个行业间,集美运作进口葡萄酒的成功把握能有几分呢,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第一,中国的进口葡萄酒市场只是刚刚升温,市场的品牌格局尚不明晰,选择在这一时机进入,提前占位打造品牌,仍有机会。

  第二,网点基础。目前集美家居城基本都处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天津、厦门等,这些地方同时也是国内进口葡萄酒最重要的交易和消费区域,在这些城市,集美家居城开辟3000平方米以上的展示场所非常简单。

  第三,运费优势。2009年集美在巴黎投资筹建了商贸中心,每年都需要将大量国内的家居产品运往巴黎,这些货柜回来的时候经常是空箱返程,还要交运费,如果将回程的商船货柜装上葡萄酒,别人的运费一万的时候,集美返程只需要20%,所以集中箱里带回来红酒,运输成本是最低的。与此同时,集美还拥有6万平方米的地下室,改造之后也完全可以满足葡萄酒的储存条件,而这些对于集美来说也几乎是零成本。

  不难看出,作为业外资本进入进口酒行业的代表,大周酒业和集美家居都是在仔细研究市场基础之上,将原有的基础转化为操作优势的。

  但同时必须认识到的是,进口酒当前最缺的不是产品、渠道,而是人才和团队。

  外界资本进入进口酒行业是否成功,并无太多规律可言,首先是产品过关,其次是经营思路是否符合当时的市场竞争环境,更多的还是要取决于营销团队,什么人在做、如何做才是关键。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酒业新闻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4月15日,享遇茅台红U遇生活美暨第五届消博会老友记答谢酒会举行,成为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的亮点之一。此次答谢酒会由中国国际消费品...
酒资讯
近期,第112届全国春季糖酒会和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分别在成都和泸州隆重开幕。各类精彩展演、活动以及行业会议,构成持续数天的盛事,...
酒资讯
当传统白酒营销遭遇渠道固化年轻用户断层的双重瓶颈,川酒集团给出了自己的解题方法从抖音直播间里的白酒DIY勾调教学到小红书博主种草的节庆定制...
酒资讯
当白酒行业陷入头部虹吸效应与区域内卷化的双重绞杀,川酒集团却以产业整合者的独特定位,在七年时间里劈开一条截然不同的赛道左手攥紧原酒产业...
酒资讯
清晨的赤水河谷笼罩在薄雾中,茅台镇旁一个名叫浸水的小村庄里,年近花甲的张元初展开一张泛黄的皮纸。褶皱的边角、斑驳的印泥,却掩不住墨字遒...
酒资讯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