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酒用葡萄产业发展的思考

酒资讯
2011-12-06
分享

来源:

   有“危”就有“机”,散装葡萄酒为主的“市场让出”必将加速我国消费群体的扩延,葡萄酒文化的传播,加速葡萄酒原料基地与葡萄酒产业的“西移”;我国以户为单位的分散型酒用葡萄生产与鲜食葡萄比较效益的下降,必将推动酒用葡萄生产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推动酒用葡萄生产向省工化、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从粮食安全、自然资源充分合理利用,从西部大开发角度来看,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大力发展酒葡萄产业的历史新机遇已经来临。

  全球化使我国酒用葡萄产业受到冲击

  1、酿酒品种混合应用、酒用葡萄价格稳定期

  改革开放前,至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纯葡萄酒中加酒精、糖、水等添加物还是普遍现象;至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葡萄酒还是以干白葡萄酒为主。此阶段,酒葡萄品种为传统葡萄品种、原苏联品种、西欧酿酒品种的混合应用期。葡萄酒原料与鲜食葡萄也无明显价格差。

  2、“红葡萄酒”种植热潮、酒葡萄价格波动期

  3、葡萄酒“市场让出”、酒葡萄效益下降

  近10年来,我国葡萄酒进口大幅上升。据中国农业大学穆维松、冯建英提供的资料:2007年桶装葡萄酒进口单价仅为0.568美元/升,按当时美元与人民币比值(2007年12月31日为1:7.304,下同)折合人民币4.184元/升,每斤(500克)原酒为2.074元,按1.7斤葡萄原料酿制一斤葡萄酒计算,折合到每斤葡萄酒原料为1.22元,如果再扣除收购、运输、破碎、压榨、发酵、陈酿等加工成本,每斤原料价就更低了。

  4、鲜食葡萄“市场让出”使酒葡萄与鲜食葡萄相比失去比较效益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出现美国“红提”热潮,其动因是我国大量进口美国、智利、澳大利亚的“红提”葡萄。“市场让出”培育了消费者,也培育了栽培者的质量意识,最终推动了我国红地球葡萄的标准化生产。十多年来,国产红地球葡萄凡接近进口标准的产地批发价格一直维持在6-8元/千克。

  同样以2007年世界鲜食葡萄进出口价格为比照:2007年世界鲜食葡萄进口量为354.6万吨,进口额592千万美元,折合同期人民币为1669.48元/吨,即12.19元/千克,是同年进口的散装葡萄酒近3倍。

  十多年来,两红之一的红地球葡萄种植面积已突破150万亩,以红地球为主的出口量于2007年首次超过进口量。

  问题与建议

  1、综合评价气候指标,调整酒葡萄产业布局

  “人定胜天”与“地方利益”、政府“不当指令计划”始终困扰着我国酒用葡萄原料产业。大跃进时代“黄河故道”酒葡萄大发展及随后的几次起伏,70-90年代环渤海酒葡萄无序扩延和随后的退缩,都反映了“地方利益”“计划指令”而不顾自然条件优劣的盲目发展倾向。

  “中国波尔多”“黄金地带”崛起。笔者曾针对大陆性气候特点提出七、八、九三个月均温累积为60℃为干红葡萄区气候适宜区,降水偏多的某些葡萄酒产区仍在其内。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特别是抗病性较差的欧洲种酒用葡萄,又沿用结果部位偏低的篱架栽培模式,农药超标隐患更加突显。李华等提出酒葡萄生长季节干燥度等多项指标,对大规模酒葡萄原料基地西移至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会有重要促进作用。

  酒葡萄的“西部大开发”。环渤海湾不少产区7月份温度偏高,葡萄酸糖比失调,食品安全存在隐患及耕地资源短缺,劳动力价格提升等原因,促进了一些葡萄酒厂葡萄基地布局的调整。

  我们欣喜地看到,近些年我国最大的几家葡萄酒厂——张裕、王朝、威龙等都在将世界著名欧洲种酿酒葡萄基地大举向新疆、甘肃河西走廊、宁夏黄灌区等干旱半干旱区转移。

  2、改变原料基地与加工的二元化格局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葡萄酒厂的酒葡萄多来自于零散种植户的自由生产。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率低下和产、加、销分解,从而导致生产者价格低。据国际粮农组织的统计(2007):我国葡萄生产者的价格为460.31美元/吨(含鲜食),显然此计算中是不包含加工和鲜食物流增值的。法国生产者价格高达1872.84美元/吨,很显然,法国葡萄酒生产是一元化格局。无论是东部老产区还是西部新式产区,改变葡萄酒原料生产与加工的二元化运行机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3、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澳大利亚属于葡萄酒新世界,也是向中国出口原酒的主要国家之一。从生产者价格角度衡量,澳大利亚生产者价格为512.62美元/吨(2007年),折合人民币每斤也只有1.87元。在夏天凉爽、不埋土防寒、大量使用机械条件下的澳大利亚,人均可管酒葡萄1公顷。因此,酒用葡萄的适度规划和尽量使用机械,实行机械化、简约化省工管理是十分关键的问题。

  参照原农业部副部长路明(2004年)提出的“城乡收入均等所需要的土地规模”,在新疆,特别是在南疆的山前坡地夏季凉爽区,生长季节(4-9月)降水只有34.1毫米(库尔勒)和27.5毫米(和田),冬季也较北疆温暖,可通过灌水调控根域,调控生长结果关系,几乎可以免病害防治(注意普通虫害检疫),免繁复的摘心修剪,有条件对酿酒葡萄实施简约化栽培和部分使用机械,人均管理面积有可能达到30亩以上。

  4、生产不加糖发酵的酒葡萄原料

  “重产轻质”始终在困扰我国的葡萄酒产业,酒厂提出了按糖计价。据笔者对龙眼葡萄可溶性固形物与产量相关性调查,这种等差加价发,则以高产低质的酒葡萄效益为高。如何引导农民生产优质葡萄,仍是普遍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疆有条件成为我国葡萄酒最大基地

  1、气候同源论

  根据瓦维洛夫种质起源与气候同源理论,新疆南疆应属欧洲种葡萄起源地(黑海、里海之间)同源气候型,应划入一区扩延区或二区。

  2、土地资源丰富

  笔者曾经工作过的和田地区,在海拔1600-2400米之间,涉及十余乡镇的低山河谷带与山前戈壁带,年均温7-9℃,无霜期150天左右,>10℃活动积温3000-3500℃,最热月的月均温<24℃,年降水100-200毫米,夏季干凉,冬季又不太寒冷,仅山前农业耕地与山上草场之间就有500万亩以上非耕地可发展为佐餐葡萄酒基地。

  沿塔里木盆地的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沿山地带不同海拔高度,都可以找到从干红型葡萄酒到甜型葡萄酒,从白兰地酒到起泡酒的各种葡萄酒的适宜地块。

  3、节水是关键

  上述所提葡萄酒适宜区均在南疆沿山各水系上中游,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新疆的内陆河断流,湖泊萎缩、干枯,沙漠化十分严重。农业节水首当其冲。种植要水少、光合产能高、易于通过工程与农艺技术节水,大幅降低用水量的耐旱、耐盐碱的欧洲葡萄是西北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生物节水的重要选项。

  在吐鲁番地区,可通过宽行沟植、膜下滴灌等,使葡萄亩用水量降至300mm以下,其要水量(亦称蒸散系数),即生产1千克干物质所需水量为0.4-0.6立方米;西北内陆区1立方米水只能生产0.21千克粮食,即生产1千克粮食干物质,要求水量超过5-6立方米,相当葡萄要水量的10倍,且酒葡萄可以不占现有耕地。

  我国每年要用2千多吨粮食酿制白酒、黄酒等,按1立方米产0.21千克粮食酿制的白酒,再折合成酒精量,则可酿制出52.5克酒精。在新疆南疆,1立方米水生产的葡萄酿制葡萄酒,折合酒精量472.8-588克,相当粮食的9-11倍。

  小结

  无论从土地资源、光热资源合理利用,还是从粮食安全、食物安全和经济效益、农民增收角度,新疆特别是南疆都适宜大力发展葡萄与葡萄酒产业。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们应该认真总结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经验及教训,吸收国际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精华,以市场为引导,做好区块规划,积极吸纳国内外企业与资金,积极稳妥地发展我国西部葡萄与葡萄酒产业。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酒业新闻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西班牙美食美酒学院西班牙葡萄酒专家SWS课程品酒单元于10月底及11月初完成。在北京举办的第一期品酒单元中,西班牙驻华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商务专员...
酒资讯
库史木萨!孜莫格尼!彝族年到了!在这重要的团圆时刻,怎能少得了雪花啤酒的陪伴?作为凉山州人民的老朋友,雪花啤酒在彝族年之际,特别推出了...
酒资讯
2017年到2024年,七载春秋,川酒集团从一颗初生的种子,已茁壮成长为白酒行业的参天大树,如今它正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入发展的快车道,创新书...
酒资讯
11月15日下午,太原市迎泽宾馆一楼迎泽厅里宾朋满座,迎台酱酒品牌发布会在此召开,吸引了各界精英300余人共襄盛举。迎台酱酒,以其醇厚的酱香风...
酒资讯
近期,成都卫视报道了叙府酒业深入践行ESG发展理念,利用自身专利及酿酒副产物应用技术助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并以其成果积极开展社区公益活动的...
酒资讯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