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年报告诉我们的普遍规律

酒资讯
2011-10-20
分享

来源:

   启示一:专注于白酒是业绩快速提升的前提

  通过对13家白酒上市企业5年来的业务组合与经营业绩的对比分析,新食品九石产业研究所发现:借助行业的景气状态,白酒企业业务组合向白酒业务集中是取得较好经营绩效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即专注于白酒业务或努力提升白酒业务使业绩获得快速提升的前提。

  在13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始终专注于白酒业务的上市公司(即白酒业务收入占其营业总收入的90%或以上)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洋河股份、山西汾酒和酒鬼酒。在这5家企业中,不仅集中了行业的领导者,而且也有扭亏为盈者酒鬼酒,只是山西汾酒的业绩增长速度相对缓慢。努力提升白酒业务的企业有4家,分别是ST皇台、金种子、老白干酒和古井贡酒。在这4家企业中,古井贡酒取得较好的净利润增长,老白干酒则取得了较好的营业收入增长。其中,ST皇台和金种子更是大幅度提升了白酒业务占其营业总收入的比重,但由于起初白酒业务的力量薄弱,两个企业的增长都不乐观,其中ST皇台不仅营业收入出现萎缩,而且盈利能力大幅度下滑;金种子虽然营业收入的增长在13家企业居倒数第三位,但净利润的年均复合增长率54.17个百分点,可以认为是其主营业务向白酒集中的收获。泸州老窖和伊利特曾在2007年尝试扩张非白酒业务,但在2008年旋即收缩,以后仍专注于白酒主业,在这5年中泸州老窖取得了相对较好的业绩增长,而伊利特的净利润增长不甚理想。

  在这5年间,白酒业务在业务组合中比例大幅度下滑的企业是只有沱牌曲酒和水井坊。而在这两个企业中,水井坊的营业收入规模的增长虽然处于中游位置,但其净利润的增长位于倒数第三;虽然沱牌曲酒的净利润增长处于中游位置,但其营业收入的增长则位于倒数第二位。沱牌曲酒也是13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白酒业务营业收入出现下滑企业。

  启示二:产品结构适合才最好

  受到高端白酒热销的影响,不少白酒企业都将推出高端品牌作为第一要务。但是,真是如此吗?企业必走高端吗?一定要用高端产品来改善产品线吗?

  在13家白酒上市公司中,可以追踪到7家公司白酒的产品结构,但由于五粮液和水井坊均在2009年调整了产品结构的核算口径。在剩余的5家上市公司中,仅以2006年与2010年的数据对比看,洋河股份和泸州老窖白酒业务的产品结构提升的比例分别为17.12%和12.75%;而古井贡酒和贵州茅台白酒业务的产品结构则分别下滑了9.95%和2.54%;酒鬼酒高档酒占比仅上升了3.79%;其中古井贡酒和泸州老窖的白酒业务的产品结构表现出了较大的波动性。贵州茅台的茅台系列酒占比始终维持在92%以上的占比,并呈现出在波动中下滑的趋势,泸州老窖则在波动中上升;酒鬼酒在2007年高档酒占比达到最高后稳步下滑;而洋河股份的中高档酒占比在2010年之前则一路上升,2010年由于受合并双沟酒业报表的影响,这一比例略有下滑。

  1.白酒业务产品结构提升并不必然带来白酒业务毛利率的提升。正如下图所示:酒鬼酒和泸州老窖白酒产品结构的提升与其白酒业务的毛利率提升呈高度正相关;而古井贡酒和贵州茅台分别则表现出中度和弱度负相关;

  2.白酒业务产品结构的提升也并不意味着会带来业务收入增长的加速。在下图中,虽然古井贡酒白酒产品结构的提升与其业务的增长率高度相关,但贵州茅台、洋河股份和酒鬼酒则呈现出中度负相关。

  在这5家企业中,只有泸州老窖表现出了白酒业务产品结构变化与毛利率变化呈高度正相关,而毛利率变化又与收入增长率变化高度正相关的内在关系。

  启示三:消费税应该正视

  白酒的消费税加重了行业的税收负担重,因为消费税只在生产环节征收,所以通过将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分离,以实现合理避税也就成了业内的共识。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的《关于加强白酒消费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及附件《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办法(试行)》对白酒行业的合理避税行为进行了规范。根据新的核算办法,白酒企业的消费税比例税的计税价格将很难低于销售价格的50%,再加上从量税的影响,也就是说,除非白酒企业“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尽量将单品的年销售额控制在1000万元以下,否则很难将企业的消费税负担比例控制在10%以下。然而企业收入的规模还需要增长,因此企业只能走向单品数量扩张的方向。单品数量的扩张不仅提高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也使的企业的市场策略呈现碎片化,操作难度增加。

  在对13家白酒上市公司年报的分析中,新食品九石产业研究所发现:在2010年度,贵州茅台的消费税负担比例已由2009年的7.12%提升到了10.64%,但尚有五粮液、泸州老窖、沱牌曲酒、水井坊四家企业白酒业务消费税的负担比例仍低于10%。然而同期,作为行业收入规模增长明星的洋河股份和净利润增长明星的古井贡酒,其白酒业务消费税的负担比例分别是12.07%和14.16%,且五年来,这一比例从未低于12%。下图为5年来13家白酒上是公司白酒业务消费税负但比例的变化趋势。

  13家白酒上市公司2006~2010年度白酒业务消费税负但比率表
 
  

  在这里我们不对白酒企业的合理避税策略妄加推测,但看到洋河股份和古井贡酒的高速成长,新食品九石产业研究所还是要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合理避税与企业的成长发生了矛盾,那么“孰轻孰重”还需企业仔细掂量。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酒业新闻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4月15日,享遇茅台红U遇生活美暨第五届消博会老友记答谢酒会举行,成为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的亮点之一。此次答谢酒会由中国国际消费品...
酒资讯
近期,第112届全国春季糖酒会和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分别在成都和泸州隆重开幕。各类精彩展演、活动以及行业会议,构成持续数天的盛事,...
酒资讯
当传统白酒营销遭遇渠道固化年轻用户断层的双重瓶颈,川酒集团给出了自己的解题方法从抖音直播间里的白酒DIY勾调教学到小红书博主种草的节庆定制...
酒资讯
当白酒行业陷入头部虹吸效应与区域内卷化的双重绞杀,川酒集团却以产业整合者的独特定位,在七年时间里劈开一条截然不同的赛道左手攥紧原酒产业...
酒资讯
清晨的赤水河谷笼罩在薄雾中,茅台镇旁一个名叫浸水的小村庄里,年近花甲的张元初展开一张泛黄的皮纸。褶皱的边角、斑驳的印泥,却掩不住墨字遒...
酒资讯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