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五粮液日前发布公告称,自9月10日起将“五粮液”酒产品出厂供货价格上调20%—30%。而行业领头羊贵州茅台终端零售价格也悄然飞涨,53度飞天茅台的售价普遍超过1600元。有媒体称,茅台准备在国庆节前提高出厂价,幅度在20%—30%之间。 看来,上半年国家发改委约谈白酒企业限制涨价的行政效力已经消失,白酒行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报复性的涨价行动。 无论是此轮还是过往的涨价缘由,企业方面的说法往往是“此乃市场行为”。五粮液就表示,自己的原材料、人工、运输等成本均有大幅上升。 五粮液半年报显示,其营业成本确实同比上升了43.82%,然而再看其赢利水平,毛利率同比仅减少1个百分点,为72.07%。毛利率减少1个百分点就要提价20%—30%来弥补,这样的涨价能完全归因于市场吗? 无独有偶,今年上半年,贵州茅台系列茅台酒的综合毛利率为92%,山西汾酒为76%,古井贡酒为76.32%。泸州老窖高档酒的综合毛利率是83%,水井坊中高档酒的综合毛利率是79.85%……试问有多少行业能够达到这一水平? 如此高的利润率下,还要因为成本的稍许上升而大幅提价,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酒企涨价的另外一个理由是,需要用价格杠杆来调节需远大于供的市场供求矛盾。 这个理由似乎比上面一个更能站得住脚。 虽然市场上白酒价格可谓销路一飞冲天,可非但没有影响白酒的销售,相反,许多高档酒很难通过正常渠道买到,甚至出现了条子酒、内供酒。如此奇货可居,涨价当然合理。 然而,细细分析,导致白酒供求紧张的市场因素究竟又有几何呢? 从供方看,白酒行业的资源垄断局面催生了价格的垄断色彩。一线高端白酒中,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一直是两大寡头,随后的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古井贡酒及水井坊等,则构成二线阵营,而这一阵营基本上是要涨一起涨,也有价格同盟之嫌。 从需方看,所谓“买的不喝,喝的不买”,“便宜了反而销量减少”成为公开的秘密,“公务酒”、“办事酒”、“人情酒”大量存在,公款刚需、面子消费,成为白酒涨价的最强支撑。 此外,在通胀不断走高,但房地产投资受到限制、银行存款利率不高、股市波动又大的背景下,流动性无处可走,而高端白酒则因其可替代性差、易保存、涨价预期强烈、需求旺盛、产能扩张速度低于市场需求增长速度的特点,而成为投机者青睐的对象,不仅市民跟风抢购,一些经销商也囤积居奇,这些都成为导致白酒供需紧张新的因素,也决定了此轮高端白酒在资本推动下的涨价已非正常。 以上种种,白酒厂家的 “市场之说”已难以自圆。对此,政府要做的,不仅是约谈,更需要厘清其是否存在垄断与价格同盟,以及是否存在不正当炒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