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联合商报
白酒产业面临亟待扶优限劣、加强行业集中度的局面。然而,业内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行业龙头却普遍认为,白酒的地域资源属性以及行业参与者差异的巨大,使得现阶段要想通过资本进行大规模的并购的方式并不可行。由此看来,规模并购之路仍然显得迷雾重重。
白酒生产企业规模发展不均衡 据权威部门统计显示:我国白酒行业大型企业占1.49%,中型企业占8.90%,小型企业占89.61%,销售收入大型企业占45.24%,中型企业占19.99%,小型企业占34.77%;利润大型企业占71.86%,中型企业占10.86%,小型企业占17.28%,可见,中国白酒生产企业规模发展很不均衡。 目前白酒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正是外来资本进入的好时机。一些外国资本拥有丰富的酒类市场运营经验和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这将促使白酒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和西方的奢侈品红酒相比,虽然我国也不缺乏自己的奢侈品牌,如五粮液、茅台酒等,但是大部分白酒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较低。 1999年我国开始实行的白酒行业生产许可证制度,对控制白酒小企业、小酒坊盲目发展,遏制市场无序竞争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白酒企业数量从以前的3万多家减少到目前的1.8万余家,其中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8824家。 据统计,在全国8824家白酒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中:10人以下企业1569家,10人至30人的企业2464家,30人至50人企业1675家。50人以下的企业占获证企业总数的66.77%;年税金10万元以下的企业共2604家,占获证企业29.52%。这显示我国6成白酒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较低。 中国白酒产业理事会秘书长张新宇说,近年,白酒企业整体实力有所增强,集中度明显提高,企业做强做大趋势显著,但企业之间规模差距仍然较大,这说明目前我国白酒生产企业规模发展不均衡。 另外,从宏观产业政策上来看,国家将会在“产业政策上对白酒行业进行结构性限制”。白酒是一个粮食消耗性产业,与国家倡导的环保政策不尽吻合。国家将会从事关国计民生的层面上进行产业结构性整合;优化白酒产业结构,进行资源重新配置,鼓励大中型白酒企业发展,这对大多数中小白酒企业将会是致命一击。 加强产业集中是大势所趋 “过去5年,白酒行业排名前十位企业的市场总额占比提高了10%,但仍偏低,未来行业性整合必会出现。”洋河股份董事长杨廷栋近日在“第四届中国白酒东方论坛”上表示,“一个规范性的、成熟发展的产业,其前十大企业的产销额应占到总额的70%至80%,而我估计我国白酒行业目前尚不到50%。” 对于此次产业结构调整,泸州老窖集团总经理张良持正面观点。他认为,这有利于引导白酒产业进一步加大集中度,随着技术水平、生产设备落后的小酒厂被自然淘汰,白酒行业必定会趋向品牌企业、优质产品、原产地的“三集中”。 张良表示,虽然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一定是向品牌企业、优势产品集中,但是这种集中是通过骨干企业扩大规模、相对落后企业被淘汰的市场方式实现。他并不赞成并购模式。“众所周知,白酒是地域资源性产品,不同地区的白酒风格、消费者偏好等均大有区别。从这个方面来考虑,对白酒业,跨区域并购未必是件好事。” 张良还表示,骨干企业应追求资源整合而非大规模并购。同时,只要不断扩大高性价比产品的产能,管理好、服务好消费者,通过市场竞争的手段提升集中度——竞争不下去了,自然就留下了优势企业。 资本并购暂时还言之尚早 “行业协会提倡白酒业整合,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官方的信号。但白酒和葡萄酒、啤酒不同,后两者企业少,前者太多、集中度太低、体制太复杂,走出去收购酒厂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五粮液董事长唐桥面对媒体如是说。 在不少企业看来,白酒与啤酒不同,白酒属地域资源性产品。其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生产环境,具有产地不可复制性的特性,一旦转移产地,则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大多数啤酒企业则已经实现了产地销和地产销等模式,扩张受限小。 “虽然目前全国白酒行业处于上升趋势,年增幅达20%~30%,但就地方而言,发展并不平衡,四川算是整个省发展都比较快的,贵州却只有茅台。”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和鸣表示。 目前,白酒业内人士均认同——白酒产业地方保护情况极为严重。由于白酒企业一般都是当地的税收大户,地方政府给予其重点保护,企业和政府有出售意愿的不多,即使是跨步最大的江苏省,明确提出要整合苏酒集团,首先其用意也是省内整合,并不希望其他地区企业过去兼并。 资源整合仍是当前主流 实际上,多数知名酒企虽有兼并重组之意,但基于产业、监管等诸方面现状,付诸实践的少之又少,踟蹰不前。 “我们协会的理事长说白酒行业要整合,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官方信号。但白酒和葡萄酒、啤酒不同,后两者企业少,前者太多、集中度太低、体制太复杂,走出去收购酒厂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五粮液董事长唐桥表示。 除五粮液外,白酒业另一巨擘茅台的看法也颇显中肯。“中国白酒业如何真正地整合起来、在全国范围找到一条好路子?我认为尽管是一个方向,恐怕一时达不到。但今日提出的酒业立法、联合打假、白酒文化国际化等资源整合都将为未来股权整合做下铺垫、积累经验。”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刘和鸣在论坛间隙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由于尚不具备大规模并购的产业基础,部分企业及白酒主产区纷纷进行资源整合,以实现产能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公开信息表明,目前茅台每年净增的产能近4000吨,现有销售收入已突破150亿元,到2015年应能实现400亿元的销售目标;汾酒已将保健酒视为下一步新的经济增长点;泸州老窖则将价格带从几元钱的低端酒拉升到明确指向“奢侈化、超高端、个性化”的国窖1573,力图打造一个“全品相”的白酒产业格局。而四川省全力打造的“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也重在对核心区域内生态、文化、工艺等资源的整合,以形成一个以区域为地标的白酒产业集群。 节日催涨白酒价格 CUBN记者 周洪博 北京报道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的临近,白酒行业的涨价声再起。近日,高端白酒巨头五粮液发布公告称,自2011年9月10日起对“五粮液”酒产品出厂价格进行适当调整,上调幅度约为20%-30%。 五粮液是下半年以来首家宣布提价的白酒上市公司,也创下高端白酒提价幅度最高的历史记录。业内人士预测,随着五粮液的产品价格上调,酒行业或将再次涨价潮。 酒行业的提价冲动 其实,在五粮液提价之前,另一位白酒巨头茅台早就玩起了“变相”提价——控制出货。《中国联合商报》走访市场获悉,在“控货保价”的影响下,茅台的主力产品53度飞天茅台的零售终端价格从一年前的1000元左右攀升至目前的1688元,在部分商场飞天茅台甚至冲上了1880元的高位,出厂价和终端零售价的差价高达1000元以上。 “受"控货"措施影响,经销商很难提到货。能提到货的,基本都是假茅台。”一位酒水经销商毫不回避的对记者说。 一个是提价,一个是玩控货。白酒龙头们的做法或将引发其他酒企的跟随。国信证券分析师,估计泸州老窖四季度跟随提价的概率很大,水井坊、山西汾酒的高端产品等也可能跟随,贵州茅台按照往年规律会在明年一季度提价。 一位销售商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已接到剑南春厂家的涨价函,将从9月1日起对52度剑南春的零售价进行调整,从现有的418元涨至489元,剑南春酒厂出品的高端白酒东方红的提价幅度更是高达100元左右。 事实上,随着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快速增长,高档白酒供需缺口持续扩大,高档白酒的提价行为也将成为常态。去年年底以来,贵州茅台、山西汾酒、古井贡酒、洋河股份等均有不同幅度提价。 节日消费是此轮涨价主因 对于此轮调价,业内专家舒国华认为,五粮液提价的首要目的是提升上市公司的业绩。根据上半年财报,五粮液与茅台的业绩和市值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通过提价可以提升公司下半年的业绩。 但五粮液方面对媒体表示,一是市场供需矛盾突出,需求远大于供给,今年以来尤为突出;第二,一段时期以来,原材料、人工、运输等成本大幅上涨;第三,连续20个月,五粮液没有对价格作出任何调整,但其他同类产品都纷纷调价,五粮液的价格反而被拉下来了,现在调价是五粮液品牌价值的回归。 记者走访调查发现,供不应求、成本上涨等是大多数白酒企业的涨价理由。但还是有业内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这几年,白酒行业发展迅猛,叫高利润率已经能在一定程度上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酒业实战运营专家吴勇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今年1月至5月,全国白酒销售收入达到1424.56亿元,同比增长36.4%;利润总额达到217.05亿元,同比增长38.9%。 《2010~2011年中国白酒行业市场研究报告》表明,从2006年起,高端白酒基本保持每年1~2次的提价频率,同时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巨头也跨入千元行列。“高端白酒在逐步走向奢侈化。”吴勇说。 但奢侈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面对白酒业的集体涨价,业内人士认为,节日的礼品消费才是造成此轮白酒涨价的主因。因为根据惯例,中秋、春节是白酒行业涨价的两个节点,一般的名酒品牌都随茅台、五粮液调价而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