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国进民退成为了食品行业的发展方向,食品行业的未来会怎么样?
作为食品行业的主力军——民营企业,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国进民退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食品行业快速走向市场化道路,在这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上,民营企业、民间资本的积极参与,为满足中国人民的生活需求、消费需求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成功的、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优秀民营企业家。
然而,时至今日,当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尖锐,当全国上下从政府到民间都开始重点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时,有人看到了国 有企业的优势、民营企业的短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浪潮中固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他们相对来说更有社会责任感,在执行政府的大政方针方面相对更好一 点。在乳业,看伊利和蒙牛两家大企业,伊利属国企,近几年来在乳业危机阴影中,一直表现的比较稳健,几乎没有什么负面新闻;再放眼整个食品行业,食品安全 方面出大问题的,大部分是民营企业。
今年春天,国家相关部委召开食品安全内部会议的时候,有人提出,国家在经济的宏观调控方面,应该在食品行业推行“国进民退”政策,鼓励、扶持更多的国有企业进入食品行业,用市场竞争的手段,挤走一部分民营企业、甚至是一大批民营企业。
同时,有专家积极支持这个观点,认为对于“国进民退”要做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棒子打死”。有的行业,例如食品 行业,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和谐稳定,在国家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在经济宏观调控方面,也应该“国进民退”,让国有企业进入食品行业,获得更多 的市场占有率,成为食品行业的主力军。
国进民退,会不会成为食品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这还是个未知数。但是民营企业家们应当时刻具备洞察食品行业政策风向的敏锐嗅觉,例如, 某家非食品类大型国企,开始进军食品行业,经营食品类产品;某家大型国有企业,并购某家民营企业,会不会是一种征兆或者信号?
毛主席曾经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企业家们要多学习,多看食品行业财经媒体,及时了解风向,洞察先机,方能顺风翱翔,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国进民退
对于“国进民退”概念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讲,表现为国有经济在某一或某些产业领域市场份额的扩 大,以及民营企业在该领域市场份额的缩小,甚至于退出。广义上讲,除了上述内容外,还表现为政府对经济干预或者说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无论是国进民退还是 国退民进,都是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竞争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